;

並非所有的童年虐待都會導致精神疾病

發布時間: 2020-09-13 14:53




並非所有的童年虐待都會導致精神疾病


新的研究表明,在預測未來的精神疾病時,虐待兒童的主觀經歷可能比虐待的客觀記錄更重要。


假設,根據官方的法庭記錄,妳小時候曾被虐待,但妳對此毫無記憶。現在假設妳的兄弟姐妹回憶起曾被虐待,但沒有官方的法庭記錄表明虐待發生過。妳們中誰將來更容易患精神病?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轉向最近壹篇由Danese和Widom撰寫的論文,該論文發表在8月份的《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上。本文認為,兒童期虐待的客觀證據和主觀經驗與未來的精神病理學和精神疾病沒有同等的聯系。


調查兒童虐待:方法


Widom和Danese的調查使用了虐待和忽視兒童調查第二階段的數據。原始樣本包括908名參與者,根據美國刑事法庭的官方記錄,他們曾是兒童期虐待/忽視的受害者。對照組667名沒有兒童虐待和忽視記錄的參與者在性別、年齡、種族和社會階層等標準上進行匹配。


因此,總樣本包括1575個個體。在後續調查中,有1307人被聯系到,其中1196人(51%的男性;63%的白人;29歲的平均年齡;11年的教育程度)參加了詳細的面談。


訪談內容包括兒童時期被忽視的經歷、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目前和終生的精神疾病史。


調查兒童虐待:調查結果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根據是否報告了兒童期虐待的客觀證據或主觀證據來區分三組人:


  1. 目標:確認為受害者(法庭記錄),但無法回憶虐待事件。

  2. 主觀:未被確認為受害者(無記錄),但回憶起虐待事件。

  3. 主客觀:被害人(法庭記錄)和回憶虐待。


對這些群體的比較顯示,即使是在根據法庭記錄確定的最嚴重的案件中,精神疾病的風險似乎“在沒有主觀評估的情況下”似乎是最小的。而那些有過虐待的主觀經歷的人患精神病的風險很高,即使沒有虐待兒童事件的官方記錄。


這壹發現與先前對同壹樣本的研究結果壹致,該研究表明,吸毒風險增加的人主要是報告童年受害的個人,而不是那些通過官方記錄確認為濫用受害者的人。


屏幕快照 2020-09-13 下午2.45.08.png


結論:兒童虐待的主客觀報告


總之,那些“把童年的經歷視為虐待”的人,不管有沒有記錄在案的歷史,都有患精神疾病的高風險。


我們需要調查為什麽在沒有客觀證據證明虐待的情況下,某些人會對虐待行為做出主觀評價。壹些研究領域包括暗示性,以及與人格因素或以前的精神疾病有關的感知和記憶偏差。


我們需要理解為什麽壹些受虐兒童認為並記住他們的經歷,而另壹些則不然。潛在的相關因素包括受虐待的年齡、虐待的嚴重程度、當時所經歷的痛苦程度、環境因素(例如,社會照顧和支持),以及在精神疾病發展之前所經歷的苦難。


最後,重要的是我們不要使用數據來得出錯誤的結論,比如假設虐待兒童並不是那麽壞,如果他們沒有受到主觀的嚴重影響(例如,沒有發展成嚴重的精神疾病),多年以後。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這些發現“並沒有減少虐待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虐待是對兒童人權的根本性侵犯,保護他們不受虐待和忽視是壹種道德責任。”


arash_0.jpg

Arash Emamzadeh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n Canada, where he studied genetics and psychology. He has also done graduate work in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neuropsychology in U.S.

psychology today